

珊瑚的遺言
珊瑚白化之前,或許會看見這個現象 這螢光黃和深紫色, 正正就是漂亮珊瑚的遺言~ 溫室效應,全球升溫 我們在繁喧的城市中,必定能感覺到一年比一年熱 但大家有沒有想過,其實溫室效應所帶來的熱力,當中的90%已經有被海洋所吸收。 "Chasing Coral" (點擊這觀看宣傳片) 一套從2002年開始便進行記錄的一套記錄片。 在那之前,已經有科學家發現及留意到海洋中的珊瑚正開始發生一種白化現象, 為了得到更多的資料來研究,邀請了一些珊瑚愛好者以及自願的潛水人員進行水底拍攝, 以便記錄及向外界公開此問題。 潛水員大多都只是為了幫忙而參加,本是帶着工作和觀看的心情。 可惜一年一年的過去, 眼見這幾年的珊瑚一直在白化, 直到看見珊瑚群曾努力嘗試自行產生化學遮光劑, 自我保護免受再多的高溫傷害而變成獨有的鮮黃和深紫色。 這顏色的強烈對比,美麗的組合,正是它們死亡的最後階段, 彷彿正在跟人類發出卑微的求救 "我就在這裡,求求你,請救救我" 為了公開此問題的嚴重性, 潛水員決定進行水底的縮時攝影,雖然一次一次的失敗 最後更放棄電腦自動操作,改為人手控制, 日復


怎麼選擇潛水?
相信大家以前就曾經聽說過 "海洋佔全球面積的70~71%,其餘的就是陸地,山脈" 而我們為什麼都想選擇潛水,可能大家的目的都不一樣 1)外表-帥,能在網絡上打卡 2)求知-海洋很大,想了解更多 3)心靈-能和大型小型的動物作近距離互動 4)冒險-有挑戰性,能夠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其實大家都會有同一個共通點,就是想踏進這個海裡。 但當我們走進這個深海世界前,總會有幾樣事件我們都經歷過掙扎。 1)水肺潛水(Scuba Diving) 好, 還是自由潛水 (Free Diving) 好 2)怎樣選擇潛水學校 3)我不想在香港學,想在外國學 在這,我可以跟大家作幾個我曾經歷過的和聽說過的意見, 總結給大家分享一下 1)水肺潛水還是自由潛水 兩者的確是有很大的分別 水肺潛水,要背上各種各樣的裝備,加上氧氣筒,若要帶上照相機,其實真的會是蠻重的。 但這種潛水,則能使人能夠在水下長時間逗留和欣賞,堪察,執行任務。 若是真的想和自然界動物多作互動,這會是個不錯的選擇。 一般休閒潛水員 (Recreational Diver) 在一支氣瓶的情況下,能在水中逗留若45


Visions in Blue
從另一個角度去看這個異世界~ 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 物理, 化學, 生物都不是太好的我 看到這個短片, 我亦無話可說. 只能讚歎這海洋這奇妙作品 希望下次能試試帶上 UV光/藍光, 跳進這個深淵再看一次~ #Olympus #diving #dive #scubadive #scuba #S2000 #Inon #ligh #Color #flash #Camera #Strobe #UV #Dark #night #nightdive #Vision #blue #Biofluorescent #KohTao


水底閃燈選擇簡介
以下的一個網頁, 是推薦大家在搜尋水底閃燈時先仔細閱讀. 因為, 有很多基本需知的資訊也能在這裡找到. 在這裡, 我盡力以我有限的拍攝知識來跟大家翻譯一下一些專用詞. Strobe & Flash: 都是同一個意思, 指閃光燈. 只不過一般直指Flash時, 都是指着相機前置的閃光燈, 而且因為想形容得時尚一點, 在很多網站都會以 Strobe 形容水底閃燈. Guide Number: Guide Number (GN數值) 意指水底閃燈能輸出的強弱程度, 一般數值愈高, 光度愈強. Color Temperature: Color Temperature (色溫), 以 Kelvin (K) 作單位 想像你正在把鐵塊加熱, 鐵塊會先從原有的顏色慢慢變紅, 再變黃, 白, 藍, 紫. 一樣, 當 K 值愈高, 水底閃燈的閃光顏色也會不一樣 一般市面上的都是在 4300K ~ 5600K 之間. 而常用的都會是在 5400K ~ 5500K 的範圍 (純白光). Recycle Time: Recycle Time (儲電時間/回電時間), 這是